NBA JRS直播网 2025-05-19 19:37:02
(原文发表于5月15日,作者为The Athletic网站的凯尔特人队记Jared Weiss,文章内容不代表译者观点)
NBA的历史建立在无数豪强折戟的废墟之上,伤病如同幽灵般盘踞在篮球场的每一块地板。詹姆斯在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未遭遇重大撕裂伤,这不仅是项壮举,简直堪称悖论。受伤、手术、康复——这几乎是每位NBA球员的成人礼,如今塔图姆也终于要直面这场试炼。
这位凯尔特人领袖曾是联盟著名的铁人,不过竞技体育的现实比钢铁更冰冷无情。塔图姆从飘逸射手转型为碾压式突破手的进化之路,竟转折于其职业生涯最精彩的战役尾声时一次最平凡的发力动作。凯尔特人以113比121负于尼克斯的系列赛G4,当比赛还剩3分08秒,塔图姆只是用后脚蹬地发力,便撕裂了右跟腱。
凯尔特人不久前宣布塔图姆已完成跟腱修复手术,归期未定。这类伤病通常需要10-12个月康复,但对于一位年仅27岁的超级巨星来说情况肯定有所不同,本来他的巅峰期可能还有十年。
塔图姆的伤情在凯尔特人内部引发地震,余波将席卷整个NBA联盟。如此级别的巨星在赛季最关键阶段遭遇毁灭性伤病,对于这支志在夺冠的豪门球队而言堪称致命打击,这种三重叠加的厄运实属罕见。
这是对NBA联盟残酷本质的又一次印证:胜利从来都是奢侈品,尤其是在新版劳资协议加重超土豪线惩罚的当下。绝大多数时候,最终捧杯的都是阵容最健康的球队,这条争冠定律从未失效。
凯尔特人随后的决策可能会改变联盟的格局。过去两个赛季整个联盟始终围绕凯尔特人运转,如今其他正值巅峰的年轻球队或将接棒。凯尔特人在失去塔图姆的情况下被尼克斯淘汰出局后,NBA连续第七年卫冕冠军被淘汰,这一趋势短期内恐难改变。
凯尔特人休赛期的计划就此陷入完全未知的迷雾。
唯一可以确定的是:当塔图姆缺席下赛季大部分(甚至全部)比赛时,凯尔特人必将是一支完全不同的球队。去年成功捧杯后,凯尔特人总裁史蒂文斯在选秀夜曾宣称要将球队打造成“哪怕经历低谷或偶尔缺席季后赛都能持续辉煌”的常胜将军。
“但绝不能大起大落,”史蒂文斯当时强调,“这个目标很难实现,毕竟其他球队也很强。”这番建队哲学是否会成为联盟范本?在新版劳资协议下,凯尔特人正证明冠军球队的下滑周期将比以往更快地主动到来。凯尔特人下赛季预计超奢侈税线3700万美元,若持续越过第二土豪线,将面临阶梯式暴涨的惩罚性奢侈税。
第二土豪线带来的交易限制与未来选秀权惩罚,在失去当家球星后显得尤为致命。当塔图姆遭遇跟腱断裂这种大伤后(尽管当代球星的巅峰期已延至三十多岁),冻结球队未来第七年首轮签的新规突然变得森然可怖。
而凯尔特人究竟愿意承受多大程度的低谷期?当像凯尔特人这样的豪强在阵容上升期突然清仓大甩卖,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?若现有阵容保持健康,他们任何一位球员都可能改变其他季后赛球队的竞争格局。
这支球队始终展现着全面统治力,既能凭借三分雨取胜,也能依靠双星英雄球制胜。即便塔图姆保持健康输给尼克斯,舆论也只会归咎于季后赛前的伤病潮。或许更长的休赛期和今年季后赛的挫折本能为来年四月积蓄力量,但塔图姆的受伤让所有假设沦为泡影。
这位球星仍有重返联盟前五的康复路径,只是征途漫漫。作为联盟最顶尖的身体健康管理者,塔图姆确实是伤后状态重返巅峰的最佳人选。
塔图姆有先例可循。杜兰特在2019年总决赛G5遭遇跟腱断裂后休战整个赛季,而勇士选择摆烂。杜兰特的伤情(以及随后的自由身离队)与克莱在下一场遭遇的前交叉韧带撕裂对勇士形成双重打击,造就了近代最惨烈的王朝崩塌案例。
但勇士通过蛰伏一年东山再起,重组阵容后在2022年总决赛击败了塔图姆率领的凯尔特人。凯尔特人或许能复制这条路径,但关键区别在于:勇士当时还能围绕健康的库里重组阵容。
凯尔特人本是联盟建队的典范,拥有能支撑长达十余年争冠窗口的双子星。如今这个美梦虽未彻底破碎,却已出现裂痕。在严苛的劳资协议体系下,这对球星组合的保质期有何启示?随着凯尔特人下赛季争冠希望逐渐渺茫,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。
奢侈税阴云早已笼罩,特别是在球队所有权更迭的过渡期。过去的建队逻辑是在减员导致窗口关闭前量化争冠窗口的价值,如今问题变成了凯尔特人能否在新版劳资协议下维持这个争冠窗口。联盟正在评估第二土豪线的真正杀伤力,而这条规则本就是为扼杀王朝而生。
“观察它(第二土豪线)对联盟的影响会很有趣,”史蒂文斯在去年六月选秀夜曾说,“未来几年这将是个值得追踪研究的课题。”
如今他执掌的球队将成为全联盟研究的核心案例。
凯尔特人的管理层早已未雨绸缪,和核心轮换球员(除霍福德外)都签下长期续约合同。如今各队更愿意接手长期合同,因为通过交易获取即战力比自由球员市场更可行,凯尔特人在这条路上已预留了多个“逃生舱口”。
凯尔特人完全有能力完成阵容重组:无论是甩掉伤病缠身的朱-霍勒迪大合同,还是交易二当家杰伦-布朗换取年轻资产(比如库珀-弗拉格?)。上帝关上一扇窗,总会打开一扇门。但在这个时代,变革的风向转变实在太快。所谓的争冠窗口期,究竟还剩下多少实质意义?
原文:Jared Weiss
编译:李太白
相关资讯
热门